继聚焦解读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变化的“穿越青春期迷雾,让成长有备而来”工作坊后,11月13日,我们迎来了第二期心理工作坊——“倾听与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做一个懂得倾听的“智慧家长”,如何与孩子同频沟通,营造一个平等和健康的亲子关系是此次心理工作坊的重点。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老师马晖和昆明世青心理辅导员Abigail Su特别设计的“萝卜蹲”开场小游戏迅速拉近了大家的心灵距离,变得熟络起来,参加工作坊的家长们将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个瞬间都充满了能量;而这种投入不仅让个人从工作坊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也在集体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相互支持的氛围。
在讲解中,老师提到的青春期孩子表现出抗拒沟通、拒绝分享感受、难以建立信任、内心自负以及亲子关系紧张等心理特点,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接着,马老师又带着大家做了一个游戏:她让家长们闭上眼睛,按照听到的指令,对折手中的白纸并撕掉其中一角。睁开眼睛后,家长发现,每个人对折和撕掉的白纸都不相同。这个结果说明了表达与理解之间的巨大差异。那么,如何沟通才有效呢?马老师开出了“药方”——“55387沟通法则”。在沟通过程中,55%的有效沟通来自于视觉信息,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而38%的有效沟通来自于听觉,例如语调语速等,仅有7%是来自于所述事实。换句话说,沟通时只要能做到肢体舒展放松,表情柔和,语音语调舒缓,就已经完成了93%的有效沟通。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这一沟通方式,老师分别用生硬严肃和轻缓柔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其结果不言而喻:家长们纷纷表示,生硬严肃的沟通方式会引起不适,而轻缓柔和的方式更加易于接受。
通过讲解和情景演练,家长们换位成孩子的角色,感受不同的说话方式与沟通技巧所带来的不同观感,切身体会了沟通态度中的指责、评判和疾言厉色与亲切、理解、温和的天壤之别。正如老师所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尊重,有效沟通尽管缓慢,但一定会使冰雪消融。”
昆明世青也将持续提供服务,通过一次次的心理工作坊与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家长们提高沟通效率,在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时,能够更加顺畅。下一期工作坊,我们将推出“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的艺术”,进一步帮助家长们化解沟通困局,贴近孩子内心,更多详情,稍后与您分享。
声明:本文由入驻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