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60-9889

新闻动态 > 正文

纽约科学院院长|探索未来的深度学习方式

发布时间:2024-11-12 08:16



在即将到来的清澜山第二届创新教育论坛,纽约科学院院长、前加州伯克利校长杜宁凯(Nicholas B. Dirks)将是演讲嘉宾之一。


杜宁凯博士


杜宁凯博士是一位教育家、世界知名的历史学、人类学领域学者。他在卫斯理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随后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学校任教,并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常务副校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第10任校长和现任纽约科学院院长。2014年,杜宁凯访问清华大学期间被授予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本篇文章根据杜宁凯博士在DLC深度学习年会中分享的关于探索未来学习方式的经验与想法整理而成。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他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对人生的准备,教育就是人生。”


这意味着,学校需要让课堂之外的世界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更了解他们即将进入的新世界。这应是我们所有教育理念的基础。




教学最初的模式: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的一些教育专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


在古雅典,苏格拉底(Socrates)的教育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通常被称为“问答法”或“对话式教学”)。


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在于:老师在教授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直接把概念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认为:一个自由的灵魂不应该追求任何既定式的学习,因为大脑是记不住被迫灌输的东西的。

 

在中国,孔子也是有着非常相似的教学方式,引导他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孔子曾说过,“我从不启发那些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没有困惑的人”。

 

他们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点:引导学生直面困难,累积试错的经验,而不是去想办法找别人的答案。


英国的一名伟大的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其大脑有某些固有的品质和能力,只有当大脑从经验中获得想法时,才会触发这些品质和能力


意大利著名儿童发展专家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用实例证明,教育“不是通过听人说话,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实现的。基于此,她开创了新型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培养“有能力、有适应力的公民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全球工业化,

推动教学方式第一次改革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受工业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影响,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人,而这些技能已经不能简单地通过传统的学徒制来传授。

 

为了适应工业化和资本市场的需求,教育的标准化成为必然趋势。学校开始采用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学习时间,以便大量培养符合工业化需求的劳动力。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纪律性、规范化和批量生产,以培养遵循指令、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工人阶层。通过这种教育体系,学生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特定的技能,为进入工厂和其他工业岗位做好准备。

 

这一时期的教育模式奠定了现代学校的基础。





近代对教学方式的深度思考


约翰·杜威是美国知名教育思想家,也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退休后结合自己多种教育工作经历,撰写了《经验与教育》,并于1938年出版。


在这本书中,杜威提出了一个充分而有力的观点,强调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他认为,真正有教育意义的体验必须是一个结构化的循环,包括探究、研究、审问和辩论,形成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因此,在杜威看来,经验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连接学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通过体验,学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获取知识。


杜威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他主张教学过程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兴趣和个体差异,通过动手实践和反思,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索,而非被动的接受。他提出的“做中学”理念(Learning by Doing)推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重视背诵记忆的教学方式。




第四次工业革命,

是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变革


从19世纪末到今天,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利用水和蒸汽动力使生产机械化;第二个通过利用电力创造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初步认识到信息与知识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化与转型,其基础是多种前沿技术的融合。它以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尝试将所有界限,例如物理学、数字技术、生物学以及其他的界限的技术结合起来。



随着生产的数字化转型,许多曾经能够转化为更高报酬的工作技能将随着生产的数字化而消失,而人们正在思考一个由汽车自动驾驶、先进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新材料的3D打印,甚至是生物制造的器官和身体部位组成的未来。


虽然数字经济使许多东西变得更容易获得、价格更低等,但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与机器取代人工有关,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未来很可能会继续失去工作岗位:体力劳动者和从事非技术性工种的人会失去工作。由于就业不足和工资停滞不前,极有可能继续加剧这种不平等。


早期工业革命开始于世界的特定地区,例如欧洲、北美,并且在地区上分布极为均匀,然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真正是全球性的。



上世纪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数字技术生产国,并且即将成为世界技术输出国。在大学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以及本土优秀企业家的推动下,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某些方面,已经逐步展现出超越西方的潜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手机的普及和多种消费、生产技术的应用也将迅速发展。在这场“港口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下,受过教育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知识价值。首先,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关键性:随着低技能工作机会逐渐减少,或是更多集中在服务业和护理行业,经济中的高技能、高收入领域与低技能、低收入领域之间的差距将持续扩大。这一局面提醒我们,技术创新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将在未来社会中变得愈发不可或缺





探讨未来学习的方式 


只有教育才能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技能,该如何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经验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下面是一些未来的想法。


举个例子,在像伯克利这样的大学,到处都是想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编程、掌握计算和数字技能的基础知识,并希望在毕业后能够立即找到工作。然而,近年来西方、欧洲、中国、印度以及全世界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增,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技能是否是未来世界真正所必需的?


这对未来来说是否足够?


有很多人相信,现在拥有计算机科学学位的人所进行的许多编码工作都将由计算机自己完成。然后再经过15到20年的时间,即使是那些非常珍贵的技能,也会被取代。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我们训练学生什么样的技术技能,我们也必须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果你把垃圾放进机器里,你就会把垃圾从机器里拿出来,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数据本身需要研究,而不仅仅是用来处理它们所做的分析过程。


所以我们在这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批判思维和人文技能教育,这对于我们理解文学和理解其他人的历史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可能是很重要的。





新冠催生了教育变革


在疫情最严重的4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近85%的注册学员的学习受到疫情的干扰——全球165多个国家的14.6亿学生因学校停课而被迫中断学习。


许多学生因封锁和社交距离的限制被迫转向线上学习。无论是使用Zoom、Microsoft Teams,还是通过各类手机应用程序,教育技术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原本预计要十年才能实现的线上教育发展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


这种转变让远程教育工具从可选变成了必要,学生、教师和家长迅速适应了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线上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使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模式不仅为未来教育提供了灵活性,也使教育更加个性化和包容化,使更多学生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正如我所说,在21世纪的变革浪潮中,教育必须踏上正轨,承担起真正的责任。教育应积极引导这些变革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而非让我们被气候变化、全球地缘政治危机、紧张局势与冲突所左右。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实际的学习模式,它不仅让学生能够直接运用所学,还能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从教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直到他们能够独立研究和创新。这种回归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让我们引用约翰·杜威的话来结束。在20世纪初,杜威作为一位严肃的哲学家,认识到即便是最年幼的学生,也能够进行严肃的思考、研究和学习。他在芝加哥大学创立了实验室学校,推动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他始终关注学习者与世界的互动,致力于通过教育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教育不仅是课堂内外的知识传递,而是生活本身的根基,是经验的持续重建。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其目标。

声明:本文由入驻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