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学校遇见陈斌先生的时候,总能看到他面带微笑、步履匆匆的身影,在学校的很多重大活动都能看到他忙前忙后:教师节、女神节、慈善义卖、校门口站岗、志愿者服务……
这样一位“老黄牛”似的人物,你很难想象他其实是一位经营自己家的公司,在东莞耕耘多年的企业家。
与此同时,他也是三位孩子的父亲,是号称中国育儿界的绝世好爸爸,更是清澜山学校第一届校家委主席,校家委团队唯一的爸爸。
每当其他家长谈起陈主席,都是满满的佩服与感谢。“陈主席担任校家委主席这四年,真的特别无私,永远都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默默为学校奉献。他的人品和行事,无可指摘!”
还记得学校第一年慈善义卖活动,他看到高中成立的急救社团正在售卖急救包,自掏腰包给每个班都购买了一份急救包,并让急救社团团员送到每个班级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们详细讲解急救方面的知识。“我觉得急救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我们学校的高中生能想到成立这样的社团让我感到很欣慰。我购买这些急救包,一来想支持和鼓励咱们的高中生,二来希望他们能够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我们学校的每一位小朋友。”
去年,十二年级的王玉琢同学做了一个探访和记录东莞女工生活与工作的展览“螺丝钉的岁月:东莞女工口述史”,陈主席不仅帮忙联系受访女工,还主动找来了松山湖电视台来报道这个展览,并采访王玉琢。“王玉琢能关注到东莞女工群体,并花时间探访、记录整理出来,这是非常有社会意义的,我由衷佩服她,我也发自内心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到这次展览和背后的策展人。”
高研实验室的周易之同学原本在李文平校长的安排下将会去北京清华大学实验室做实验,但恰逢当时正值疫情,北京属于严控区域,周易之无法如约前往北京,而这很有可能让他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也是陈主席主动请缨,并想方设法联系到东莞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带着周易之在东莞理工实验室做实验。
周易之、王玉琢分别是23和24届毕业生,彼时他的孩子还在读七年级。购买急救包的时候,他的孩子还只是四年级的小姑娘。
当我问及陈主席为什么要做这些看上去和自己及孩子无关,还有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时,陈主席是这样回答的:“学生、家长、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好了,我的孩子自然就好了,所以只要是为学校好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
也正是陈主席的无私奉献,才赢得了学生们的感激和所有家长的认可与称赞。但陈主席却说他成为校家委主席实属偶然。
四年家委
从班级“买”手到清澜社区贡献带头人
陈主席回忆道,成为家委会主席其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最开始我竞选的是班级家委,我的想法很简单:老师每天上课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那么买东西、打杂这些事情我就想着帮帮忙。”
但因为种种原因,陈主席最后被推上了“校家委主席”的宝座。“对这个职位我其实挺有压力的,毕竟自己也有事业要忙,但那时候家委会的男士不多,大家可能觉得男士可以多干干体力活,所以把我推上了这个位置。”
当上校家委主席后,陈主席负责的工作不再是“帮忙买东西”这么简单。在担任校家委主席的四年时间里,他带领的清澜山校家委团队做了很多贡献:
疫情期间,陈主席协助推动了心理健康、人文关怀等线上家长课堂的开展,极大地缓和了疫情期间家长的焦虑心情,帮助孩子和家长以最快时间恢复学习状态,最大限度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培养刚搬来高大上的新校区的清澜学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校家委们组织开展了大型慈善义卖。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校家长有的出摊位,有的出钱购买,一举筹集善款18万。这笔钱有一部分用于援建四川乐山贫困学校的操场。陈主席还特地耗时四天飞往乐山,视察工程进展。
陈主席和校家委的身影还出现在学校的各种场合,各个角落:
在教师节的回馈活动中,他们是各个摊位的组织者和贡献者;
在春节游园会、体育日、六一游园会,他们或是站岗的安全员,或是拿着相机的摄影师;
每场戏剧、舞蹈演出、盛大节日的背后,都离不开家长化妆社忙碌的身影;
还有每天在“清澜印象”值班,宣传清澜山学生文创作品的值班人员;
以及监督视察餐厅、在国庆节清洗整理校服、图书馆整理归还书籍的志愿者们;
……
一桩桩一件件,可以说学生灿烂笑容、老师安心育人的背后,有着家委会及全体家长们的默默付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家委会不同于公司,是一个自发的,不为名利的组织,所有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全靠家长的奉献精神:奉献时间、精力以及资源,家委成员也都是各行各业的“能人”。如何让这样一群人心甘情愿、齐心协力为学校义务奉献?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此,陈斌先生分享道“我觉得只有以身作则,‘以真心换真心’吧。当初接下家委主席这份工作我就是希望可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李校长曾说过‘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的,那么首先我要成为这样的人。同样的,在邀请家长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会以身作则带头干起来。”
正因如此,我们时常能在学校看到陈斌先生来去匆匆忙碌的身影,每逢志愿者招募陈斌先生一定第一个报名,慈善捐款人的列表上陈斌先生的名字也总是排在第一位。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节,陈斌先生还组织学生和家长们进校清洗了数百件遗留在学校的校服,让它们循环利用起来。
“钱没有了可以再赚,时间挤挤总会有的,但孩子的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如果我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我觉得是很值得的。”
四年的家委生涯,陈斌先生及其带领的校家委团队受到了学校、家长的一致认可。家委成员更是对陈斌先生的为人赞不绝口。
“陈主席真的是我们的好大哥、好主席。每次活动他都提前统筹安排好,冲锋陷阵在最前面。只要是为学校好,为学生好的事,他一定义不容辞地组织安排。这次5年级孩子的毕业旅行需要去参观垃圾回收厂,就是陈主席帮忙联系安排。能够跟他共事四年,我真的感到非常幸运。”家委会成员唐雯说道。
很多人对家委会有个误区,认为进家委就能给自己或孩子“行方便”。但实际上,陈斌先生从未为他孩子谋求任何优待,而是在很多看不见的场合托举其他学生。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其实也是为了我女儿的将来。我相信‘环境成就人才’,能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学校,拥有优秀的学长学姐和同学们,我的孩子将来肯定也会非常优秀!”
就在本月初,已经连任两届校家委主席,为学校付出了四年的陈斌先生正式卸任家委主席的身份,回归为一名普通的清澜山家长。
谈及四年家委会主席的经历,陈斌先生表示家委实际上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要发挥好这个桥梁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深刻理解并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方针,通过家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更好地传递给家长。在此基础上,家委们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例如帮忙整理图书、协助交通、活动拍照等,家校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社区环境。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构建学习型社区,引领家长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让大家都主动地为社区、为社会做贡献。
虽然陈斌先生不再担任校家委主席,但李文平校长在第二届家委会成立大会上对陈斌先生和他带领的首届家委会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并为陈斌先生颁发了家委会荣誉主席的证书。在李校长看来,陈斌先生作为首届家委会主席,将会记入清澜山的史册,永远被大家铭记!与此同时,陈斌先生也表示即便他不再担任家委主席这个职位,但他为清澜社区做贡献的心绝不会变。“我觉得从四年前到现在,为学校、为清澜社区做贡献已经是一件融入骨髓的习惯了。
七载蜕变
家校凝合聚力,共建清澜社区
陈斌主席除了是清澜山首届家委会主席,也是创校生家长。他的孩子希芠一年级作为创校生入读清澜山,到现在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八年级大姑娘了。
“希芠在清澜山这七年,可以说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首先,她的英语已经拥有了英语母语的表达能力,我的外国朋友都对希芠的英语称赞不已。更让我惊喜的是希芠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
希芠5年级的时候我跟她聊天,发现她那时就拥有很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有灰色地带。她的很多见解让我和她妈妈都感到很惊讶。”
正因为希芠在清澜山学校获得的成长与进步,陈斌先生和太太在老二老三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时,也立马送进了清澜山幼儿园。
坐在咖啡厅,听着“Try and all is possible”的下课铃声,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穿过咖啡厅往食堂走去。陈斌先生忽然感慨道:“希芠刚入校的时候,清澜山还只有200多名学生,那时候大家都还在南方工厂那边的老校区,是个小而精的学校。没想到现在在这个像城堡一样的新校区,学生人数居然将近2000了。”
“学校的发展壮大得如此迅速真的让我感到惊讶,但又觉得就该这样!毕竟清澜山的教育理念、管理团队和老师们真的都很好,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快乐地在无限可能中寻找自我。这就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回首这七年清澜山的变化,陈斌先生表示“这七年的时间是学校逐渐扎根的七年。从李校21年提出‘深耕学术’到往后的‘赋能成长’、‘深度链接’再到今年的‘凝合’,我感觉清澜山每一年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学术方面,无论是规范老师日常讲课,学科组长、校领导听课的课程评估机制,还是“清翔”、“澜途”、“山峰”计划的推行,我感觉学校真的在沉下心来搞学术,这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更别提李校长还成立了高研实验室,引荐了那么多清华大学的教授带着学生做实验,把学术发展往高精尖上靠拢。
与此同时,作为家长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社区共建的力量。清澜山的家长都非常能干,都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也很愿意为学校出力。以往学校是学校,家长是家长。但这几年,我能感受到参与社区共建的家长越来越多了。但凡家委在群里号召志愿者,名额总是很快就被抢光。学生志愿者社团每次号召家长慈善捐款,家长们也都非常乐意慷慨解囊。可以说整个学校的氛围都充满了浓浓的爱。
七年变化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家校沟通了。以往家长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感激赞美,也有建议和不解,却苦于没有渠道反馈,只能憋在心里。
随着李校每月一次‘校长早餐会’的开展,及现在的‘学部校长下午茶’,家长的建议和不解能够直接跟学校领导沟通。家校沟通瞬时畅通了起来。
校长早餐会
和学部校长下午茶
今年李校还提出了关键词‘凝合’,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我特意查了字典,凝合是一个化学术语,它和融合的区别就是,融合强调的是‘我要改变、同化你’,凝合代表的是‘允许不同的事物和元素在保存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成一个整体’。
回归学校则代表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承认并允许这些不同的事物和元素存在,但是大家为了建设清澜社区,需要合成一个整体。最后大家都能因清澜社区的进步而享受到在社区里的快乐。
所以这七年,我真的感受到了学校的用心和努力,并由衷地为自己是清澜社区的一份子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育理念
精神上的“贵”族
谈及对三个宝贝女儿有什么规划和期待时,陈斌先生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给我细数三个孩子的教育规划,而是双手一摊地告诉我:“说实话,我们并没有名校概念,也没有提前计划她们未来会从事的职业方向,我们也不会要求她们回来继承家业。更多地是让她们去探索,找到自己的方向。
相比学习,我真的更希望孩子们能有高贵的灵魂。
有些人会称清澜山是贵族学校,意思是学费很贵,学生都来自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但是我觉得现在大家对‘贵族’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在古代,贵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是电影《无问西东》里一往无顾地用机身撞击敌机的沈光耀。在我的认知里,贵族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贵族的贵绝不是简单的财富的贵,而是精神层面的‘贵’,是对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心。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要有这样的一个信念,在她们自力更生之余,能够主动通过帮助他人来对社会,乃至于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觉得清澜山培养的就是精神上的‘贵’族。
结语:
原定一小时的采访,和陈斌先生聊了近两小时。从陈斌先生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能感受他对三个孩子“爱,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沉父爱和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精神。
陈斌先生不爱诉苦,即便我问他“当家委主席辛不辛苦?委不委屈?”,他也总是轻巧带过。或许在陈斌先生眼中,那些担任家委主席时遭遇的误解、批判,都只是过眼烟云。于他而言“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心无旁骛,只问初心”。毕竟,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时代,他追求的却是成为精神上的“贵”族,而这也是清澜山家长最好的画像、最好的榜样!
文字 Writing|Jade Liu
图片 Photos|Jack Wu,受访者提供
编辑 Editing|Jade Liu
审核 Auditing|Bin Chen,Lara Lin,Wenping Li
声明:本文由入驻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