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60-9889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4-2025学年第三期家长学堂回顾|智慧引导,助力孩子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4-10-29 08:26


秋意渐浓,天高气爽,今日下午家长们怀着对孩子成长的关切和求知之心汇聚在清澜山学校,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学习之旅。本期家长学堂活动特邀原清华附中国际部家委会成员、美高、美本教育体系专家、资深国际教育路线规划师、亲子关系疏导心理咨询师顾臻女士,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之路,分享跨文化教育的宝贵经验,帮助家长们解答在升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本期家长学堂由林静姿副校长热情开场。她真挚地指出:“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孩子内心的坚韧与自信。唯有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铺就通往未来的坚实之路。”林校长的话语引发了家长们的共鸣,为活动营造了温馨的氛围。


专家分享:升学规划中的家长角色

顾臻女士不仅拥有丰富的跨文化教育经验,她的两个孩子也成功考入了美国前15的顶尖大学。在讲座中,顾女士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深入探讨了家长如何在孩子的升学规划中扮演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她分享道:“家长不仅仅是孩子升学路上的陪伴者,更是教育规划的参与者。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并在合适的时间引导他们做出适合的选择。”  她强调,升学不应仅仅追求学术成绩的高分数,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顾臻女士进一步指出,家长应当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观察者”的角色,敏锐地捕捉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她认为,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与潜力,往往需要在日常的点滴中慢慢发掘,而不是依赖一时的成绩或表现。通过不断观察、聆听和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她提醒家长们,升学并非孤立的终点,而是孩子全面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用建议:明确目标,全面发展

在升学规划中,顾臻女士特别强调了“前瞻性规划”的重要性。她鼓励家长们尽早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在早期阶段为孩子建立明确的目标,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根据孩子的变化不断调整规划。她指出,通过课外活动、社团参与等多元化的经历,不仅能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点,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领导力,培养出具备独特竞争力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清澜山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四大核心素质——团结合作、沟通共情、审慎思辨和坚定自信——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孩子的声音:真实申请经历分享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顾臻女士的儿子Kevin也亲自分享了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坦言,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坚持自己的热爱。他幽默地说到:“在玩游戏这件事上,我和我母亲有一段持久的battle,我认为我在这段斗争中胜出了。就像疫情期间,我为学校用minecraft做了一个线上的毕业典礼,其实是我初中起就爱玩的游戏。” 顾臻女士也分享道,与儿子斗智斗勇后,她选择放权,让Kevin学会承担责任和独立思考。她意识到,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不仅是信任的表现,也是培养他自主能力的关键。顾臻女士提到,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不问,而是换一种方式去支持他,通过交流、引导,帮助他认识自己,明确目标。Kevin直言“我妈妈在这一点上做的挺好的。”


为未来铺路:家长与学校的协同支持

讲座结束后,李文平校长总结发言中提到:“标化成绩是标配,但你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做好规划,真正鲜活的形象要通过文书来展现出来。我们要帮助孩子做有突出特长的唯一,成为一个独特、有趣的灵魂。”家长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分享,他们更加理解了清澜山教育理念的深意,也更加明确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有家长说:“清澜山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真的很细致,从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到鼓励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在探索中找到自我。” 李校长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特长,“那些他们很擅长、不费劲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特长,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这些特长。” 李校长鼓励家长们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发展,用前瞻性的育娃逻辑来支持孩子成长。通过这个视角,家长们更明白在孩子成长期内,关注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帮助他们规划未来,这种支持不仅让孩子在升学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也让他们在世界舞台上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展示中国的青年风采,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清澜山,教育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对一个人生命旅程的深刻滋养。学校在未来会继续与家长们一起,用心呵护孩子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信心、蓬勃向上。


文字 Writing|Daisy Wang

图片 Photos | Jack Wu

编辑 Editing|Christina Xia

审核 Auditing|Jacob Liang, Lara Lin, Wenping Li

声明:本文由入驻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