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专访
五年级的陈于慈妈妈于姝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硕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学院),曾在国内知名房地产公司担任高管,可以说是妥妥的学霸人设。当我请求于慈妈妈分享她的“学霸”经验时,于慈妈妈却告诉我她其实并不是学霸。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她的故事……
反应慢的“笨小孩”保送读高中,考上清华
和学霸相反,于慈妈妈告诉我,小时候她的家人甚至觉得她反应比同龄孩子要慢,有些“笨”。
“3、4岁的时候,我爸妈发现跟我说话沟通的时候,我的反应比同龄人要慢。所以在大家眼中我其实是个‘笨小孩’,那时候我爸爸对我的期待是‘好好努力,不要学的太差就好‘。”
让家人意想不到的是,于慈妈妈非但高中保送上了西城外国语中学,最后还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于慈妈妈坦言,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她并不像同学一样参加了很多补习,刷了很多题,或者有着亮眼的竞赛成绩。
图源:于慈妈妈
“除了上学写作业外,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阅读。”
于慈妈妈分享到,“小时候我和90多岁的太奶奶一起生活。太奶奶家里没有玩具,我也没什么玩伴,更没有兴趣班。那时候我唯一的消遣对象就是上大学的小姨留在太奶奶家里的书。还记得那时候我三四年级,我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看书,从诗歌散文到小说;从教育学到心理学哲学。家里有的书,只要我能够读懂的都看了个遍。”
除了吃饭睡觉学习,其余时间都在看书的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二。“高中的时候,我还和另一女孩几乎天天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各种类型的书。”
与书共舞,阅读是于慈妈妈孩童时期最好的消遣;
与书为友,书籍是于慈妈妈青春期最好的玩伴。
如果硬要于慈妈妈分享“如何考入清华”,于慈妈妈能够给予的答案就是阅读。
图源:pexels
在那漫漫数十年的岁月中,长年累月的、广泛的大量阅读,让于慈妈妈形成了高阶的思维方式,促使她的心智是远超同龄人的。因而在学习同样的知识点时,于慈妈妈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
“那时候学习对我而言就是一件正常在做的事情,并没有想过考试考多少分,得什么名次”。“我觉得阅读重新塑造了我的头脑,并塑造了我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也正是因为于慈妈妈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她并不认为学习一定是“刷题、补课和竞赛”,大量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底层逻辑思考方式,或许是一条更为健康的路径。
因而当时在为于慈择校时,于慈妈妈就被VPA的阅读氛围所吸引。“在学校他们每天上课就是在阅读。语文课就是在大量的阅读课内外的文章,谈感想、谈写作逻辑。英语课也是通过阅读学习词汇、语法和写作。每天在学校就会有3-4小时的阅读时间,这样即便于慈在家需要花大量时间在练琴或其它兴趣爱好上我觉得也没有太大关系。”
同为建筑设计师,却对建筑设计有着不同规划
和于慈妈妈一样,于慈的爸爸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两人相识于荷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背景。
“于慈爸爸从小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学习也不怎么好,大学读的是深圳大学。那时候深圳大学还没有现在知名度这么高。他和我一样读的是建筑设计专业,和我不一样的是,我是误打误撞选的建筑设计,他却是因为非常热爱建筑设计,所以选了这个专业。”
“他身上有着我所没有的热情。虽然我们都在荷兰读硕士,但他读的却是一个不提供硕士文凭的建筑大师开的工作室。他去荷兰继续读书不是为了拥有更高的文凭,可以找更好的工作,而是发自内心对建筑设计的热爱。虽然没有文凭加持,但从那个工作室毕业的学生100%都成为了非常厉害的设计师,或是成立了建筑规划行业的某个创新的创投公司。”
于慈妈妈坦言,“我的人生就是工业时代教育方式规范出来的标准模版,小时候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读硕士,工作后在行业内找一个好公司。我在清华读了5年的建筑本科,又去荷兰读了3年的硕士,但是我却放弃了我的专业,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继续努力和工作,这是不是很可惜?”而于慈爸爸却可以一天12小时画图设计丝毫不觉得累,甚至说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90岁的时候还能坐在桌前画图。
图源:pexels
未来的时代是AI的时代,社会已经不需要那么多标准化制造出来的学生了——反而只有真正的热爱和义无反顾地坚持才能让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做到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考,于慈妈妈希望于慈在成长的过程是在一个更快乐健康的氛围中寻找内心真正要走的一条路。
“我希望于慈将来不要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成为她自己心中真正想要成为的样子。”
因而于慈妈妈在选择学校的时候看中的更多是寻找自我。
教育应该是让你自己发现自己,并成为自己的过程。
于慈从小就很有艺术细胞,她痴迷于画画、做手工;钢琴也弹的特别好;芭蕾舞、花样滑冰也有所涉猎。“我希望她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遵循自己的内心,探究自己的热爱。”
VPA是于慈自己选择的。探校时她看到了充满了探究氛围的IB教室,充斥着各式手工作品的STEAM教室以及在艺术长廊看到一幅幅美术作品,就跟我说‘妈妈,我喜欢这个学校。’”
VPA作为一所IB学校除了非常重视阅读,IB PYP有6大探究主题:“我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我们如何组织自己?”“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探索地球”。在VPA,老师们会围绕这6大主题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单科内容,还会进行UOI(Unit Of Inquiry)的超学科探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不断向内探究“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源:IB官网
学习好,钢琴好,艺术好的T型少女培养之路
第一次见到于慈是Year 4的“学习成果展”,当时看到一个小姑娘细心地给妈妈介绍她的作品,妈妈则屈身认真倾听。当时忍不住走上前,请她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是一个完全的即兴采访,于慈侃侃而谈地说着这次成果展的主题,老师让他们做了些什么;大方地展示她写的作文、创作的田园诗和制作的大型UOI手工作品。那时候就觉得“这女孩好优秀啊!“
图:于慈在学习成果展介绍自己的作品
后面才知道,于慈非但学习成绩优异, 在艺术上的天赋也非同小可。
于慈的戏剧演出
于慈在花滑比赛获奖
于慈的个人艺术展
于慈在钢琴比赛获奖
于慈从小参加各种艺术营地与绘画创作旅行等,曾和爸爸一同举办个人艺术展,她的绘画作品《会发光的佛祖》还曾经在敦煌艺术博物馆展出。
在钢琴学习方面,于慈也从小显现出过人的天赋。8岁就举办了个人钢琴演奏会,9岁以优异成绩通过英皇八级,参加国内外的钢琴比赛获奖无数,今年暑假将远赴伦敦举行协奏曲演奏会!
于慈5岁开始接触花滑,小小年纪的她就在深圳市第十届运动会上取得了花滑第二名的好成绩。
此外,于慈还参加了VPA的戏剧俱乐部,并给大家带来了诸多精彩演出。
此外,当我问及于慈妈妈是如何培养于慈时,于慈妈妈给出的答案是尊重、陪伴以及温柔的坚定。
“于慈非常喜欢画画,当她练琴练到生无可恋的时候,她最想做的事情是画画、做手工。这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放松的事。她能做到这样,我觉得是因为我一直都很尊重她,在她很小的时候非常保护她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自由。她一岁多画的凌乱的线条和小的简笔画,我都给她整理成作品集,没有一张被丢弃过。”
图源:于慈妈妈
从于慈2岁到7岁,每个假期都在妈妈的陪伴下在艺术旅行中度过,从泰国的清迈到日本的东京,从杭州的西湖到云南的高地,到处都留下了于慈和妈妈的身影。妈妈还会带她去各种博物馆,给她讲解陈列的各式展品。有时候于慈就坐在博物馆的椅子上创作了起来。直到现在每次旅行中于慈也会在旅途中随手进行速写,任何时候坐下来画画和做手工对于她来说都是最大的快乐。
图源:于慈妈妈
“我觉得学习力是相通的,于慈经常跟我说她在练花滑的时候弹钢琴。滑冰的节奏,律动和钢琴有相通之处,对新内容新难点的坚持更是学习所有事物都会碰见的。可能正是因为在学钢琴、花滑过程中的磨练,于慈总结出了一套最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可能是她做任何事都还不错的原因。”
图:于慈妈妈在“发现孩子的天赋之光”讲座上分享
和于慈妈妈对话完,我感觉整个人都宁静了不少,因为她一直用非常温婉的声音在娓娓道来她的过往、分享她的育儿经。育儿家经常说我们对待孩子要心态平和,要温柔地坚定。于慈妈妈正是这几个字的化身。
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10月16日,丽林维育维多利亚将迎来一场盛大的大学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所大学的招生官将齐聚一堂,更有来自牛津大学,纽约大学等顶级名校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此次活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招生官接触,获取最新的招生信息、课程设置、申请流程、学费、奖学金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向心仪的学校展示自己,为自己未来大学申请增加砝码。
声明:本文由入驻国际教育网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